而真正的主角,台灣,則悄無聲息,也無人理會。
日本「先佔」釣魚台的方式之一,是在迄今還是無人島的礁石上放幾隻山羊,那幾乎就是台灣的家門口──台灣的漁民數百年來在這個家園捕漁、生活,現在則連門都出不了,否則人船扣押,還要付鉅額「罰款」。
2012年8月27日,中國大陸反日風潮頗有野火燎原之勢──
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,在北京突遭大陸民眾開車圍襲…。
中日兩國內部的不安氣氛還在擴張蔓延。
這讓人想到1895年3月24日,日本馬關,結束第三次停戰會談後的李鴻章,正搭轎準備返回附近行館「引接寺」,突然遇刺──被極端的「愛國」份子小山豐太郎開槍擊中左臉頰。
小山豐太郎在審判時說:「對於積弱不振的中國,日本應該一舉打到北京,那裡有需要講和?」
事件發生後,日本的談判代表伊藤博文說,刺殺使者的事件,比日本在戰場上的失利還要嚴重,因為戰敗可以再度戰勝,而小山事件嚴重傷害國家的顏面,卻不可恢復。
日皇也正式下詔,說這個事件「卑鄙無禮,極為可恨!」
事件發生後,中日甲午戰爭結束,也給馬關議和帶來正面的轉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