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宇燕市長說,由工業城市到宜居精品城市,是當地政府對濟源未來城市發展的定位。 圖/本報河南濟源傳真 |
借助外來資源 發展小工業
由工業城市到宜居精品城市,是當地政府對未來城市發展的定位。濟源市市長王宇燕說,過去濟源是農業市,工業基礎相對薄弱;大陸改革開放以後,濟源借助外來資源大力發展「小冶煉」、「小建材」、「小五金」等五小工業,並逐步發展重化工業。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要求提高,濟源加大環境的治理,通過企業整合、產業升級、發展新型產業等方式,降低工業對環境的影響。
王宇燕以當地的鉛鋅產業為例,她表示,過去濟源的鉛鋅廠有70多家,經過審核評估,小而散、環境達不到標準的鉛鋅廠關停了32家,多數缺乏競爭力的小工廠退出了市場。同時,濟源近年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,濟源將原有的老工業企業升級,從粗加工到精深加工,延長產業鏈,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。此外,當地積極發展能耗低、污染小、產品附加值高的新興產業,借力雙彙、伊利等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副加工、養殖等產業,促進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。
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成
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,濟源也加大對城市綠化、環境治理等方面的投入。資料顯示,濟源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0.88%、綠地率達38.31%,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.26平方米。在濟源市的「十二五」規劃中,濟源定位為中原經濟區南太行、沿黃生態屏障區,將加大生態建設力度,改善植被和生態現狀,推進城市環城防護林和生態水系建設,構建城市周邊地區森林生態帶,調節城市生態環境,構築區域生態網路。2015年,基本形成高效的生態保障系統,林木覆蓋率達60%以上,礦山生態修復率達80%以上。
龍潭生態園 休憩好去處
濟源的龍潭生態園,可以說是濟源城市變化的縮影。濟源虎嶺產業集聚區管委會主任湯繼濤介紹,最初生態園的所在地,只是一片堆放建築材料的荒地,經過生態改造,現在生態園綠樹成蔭,已成當地民眾休閒娛樂的好去處。良好環境還帶來了學校的入駐,並推動周邊地塊商業價值的上升。
濟源將成宜居精品城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