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聯合晚報╱文╱林于凱】
攝影/林于凱

在南投通往玉山的台21線上,路途的中點有一處以溫泉出名的布農族部落-「東埔溫泉」。東埔村總共有6個鄰,在溫泉區的是東埔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鄰,隔著沙里仙溪遙望的,則是東埔一鄰。僅一溪之隔,兩岸的面貌截然不同,尤其在夜間,從靜謐的東埔一鄰遙望對面霓虹燈閃爍的溫泉區,遊客可感受到那種反差;對於東埔一鄰的居民來說,更是種錯綜複雜的感覺…

由於東埔一鄰位於玉山國家公園的範圍內,所有的建設受到限制,無法蓋飯店、發展溫泉事業,因為這樣,少了遊客的熙來攘往,但也因此保留原本的質樸。

Arvali 為東埔引進溫室種植

東埔一鄰住民大部分仍以務農為生,主要作物是敏豆、牛番茄、茶葉等;位於海拔一千公尺左右,低溫潮濕的環境並不適合牛番茄的種植,但故事主角主人翁Arvali(念起來很像台語的紅肉李),則是東埔第一位引進溫室種植牛番茄的人。

為什麼種牛番茄?Arvali果然給了很布農的答案,「阿,也沒有為什麼啊? 就爸爸留下來的,我就繼續種。」那為什麼想朝有機的方向前進呢?「恩…其實也是為了賭一口氣啦!當初有一位蔡教授說我的土都是不好的菌,不換新土沒辦法種。但是我還是用原來的土繼續種,第一年接手後就用3分地,種出25噸的牛番茄。之後就想說,還是要給環境跟消費者一個交代,所以就開始稀釋農藥在種,大概是別人的1/3 用量吧!到最後就完全不用了。」

產量減少 鄰居觀望 他仍堅持

東埔的農田位於沙里仙溪畔的丘陵地上,耕種面積有限;因氣候條件影響,全年僅有8月到隔年1月能進行牛番茄的採收,而這幾個月便是Arvali整年的希望。

轉作有機前(左) 轉作有機後(右) 慣行農法的植株(左),因疫病得以施藥及時控制,枝葉完整;轉作有機後(右),因不用藥,葉子容易得到早疫病枯萎,也降低產量。 攝影/林于凱

親友鄰居還在觀望時,Arvali便將3分地全部轉植有機,是十分大膽的嘗試,但他說,「我是希望可以給其他人一個信心啦!種有機不是要種給其他人笑的。」今年他通過有機認證,也提升族人的信心。但即使認證通過,有那麼一點成就感,Arvali說,「轉種有機,因為不能用藥,疫病的情況變得比較嚴重,今年的產量大概少了2/3,看到番茄長得不好,我都安慰同樣種有機的親友說,至少撐過今年吧!通過認證,才能把申請過程的手續費、認證費拿回來。」

台灣的有機市場不健全,消費者不見得願意多花錢來支持有機農作,因此Arvali的牛番茄還是交由原本的盤商運送到北部的傳統果菜市場進行販售,與一般慣行農法的牛番茄並無市場上的區隔。

善用天氣 牛番茄耐放又不易裂果

即使不考慮有機的健康因素,消費者很喜愛Arvali 的牛番茄。他栽種的番茄很耐放、又不容易裂果。「這是長期觀察氣候變化、調整滴灌量、控制植生濕度的結果。栽種作物不要受制於天氣,要善用天氣。」在氣候潮濕的東埔,特別要注意濕度的控制,濕度太高時,除了植株本身,還須注意地表的乾燥,否則植株葉子容易因水氣附著腐爛或是得病。

林于凱 。攝影/林于凱
採訪的過程中,Arvali不斷用手拍打葉片,他說是為了拍落附著在葉子上的斜紋夜盜蟲,「把他們打到地上就好啦,反正他們也吃不多嘛!頂多吃個2、3顆,他們就會羽化飛走了。他們吃剩的,就是我的啦~」看著掉落地上的番茄,Arvali 也有獨到的見解,「這些地上的,就是要留給蟲吃的;他們吃地上的,就不會跑到枝條上來吃我的。」

未來,Arvali希望能夠將牛番茄加工做成番茄醬或是義大利麵醬,「這樣我才不會番茄吃太多啊~每天一早去就是把不夠大顆、或是蚊蟲叮損傷的先拿來吃;吃不完就拿回去餵豬餵鴨,有時候連豬跟鴨都吃太多,直接踩過去,真是令人心疼啊~」即使如此樂觀,要繼續有機這條路,還是得想辦法打開通路,製作附加價值的產品。

產量不多 直接來跟農夫買吧

有機作物的量少,一點一滴的收益都是必須精算的,透過經銷管道的配送,多少壓縮了獲利空間。希望,未來有更多人能夠認同這樣的理念,直接跟農夫購買,讓帶有農人感情的作物,得到應有的價值。

●獵寮紅心番茄以一台斤80元銷貨,分兩種包裝:5公斤(8台斤)、10公斤(16台斤)售價分別為新台幣700元、1400元 (含運費)

●獵寮紅心番茄的訂購方式:(※)統一採email方式訂購,確認收貨者姓名/聯絡電話地址及預定到貨日期與訂購數量。

Email至:tomato63901@gmail.com,收信後聯繫,確定收到款項後宅配出貨。(資料整理/上下游新聞市集)

本文出自正妹天堂..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正妹紫魚 的頭像
    正妹紫魚

    正妹紫魚的心情站

    正妹紫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